守心三少,避祸三多:人生自在的活法
图片
文丨杨海涛
人生这场修行,总在求福避祸中辗转。有人机关算尽,却活得身心俱疲;有人看似不争,反倒活得自在从容。这其间的奥秘,或许就藏在这里——少管,少言,少思,就是福;多忧,多悲,多恶,就是祸。
其实福祸从不由天定,更多时候,是我们亲手种下的因果。守住"三少"的底线,避开"三多"的陷阱,便是在为自己的人生铺路。
01
少管:放下执念,方得安宁
生活中太多烦恼,皆因管得太宽而起。同事间的是非、亲友的选择,本与己无关,偏要强行介入,到头来往往是自寻烦恼。
就像园丁若过度修剪花木,反而会损伤其生机;父母若事事干涉子女,反而会阻碍其成长。
真正的智慧,是分清“自己的事”“别人的事”和“老天的事”。少管他人闲事,并非冷漠,而是尊重;不强行改变他人,并非妥协,而是懂得边界。守住这份分寸,内心自然少了牵绊,多了安宁。
02
少言:沉默是金,言多必失
《论语》曰:“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言语如双刃剑,说得恰当能温暖人心,说得不当则伤人伤己。
生活中,不少人总喜欢逞口舌之快,评头论足、搬弄是非,或是随意承诺、夸夸其谈,最终因言招祸。
古往今来,成大事者多是寡言之人。曾国藩曾告诫子弟:“言语迟钝、举止端重,则德进矣。”少言不是不说话,而是说话前多一分思考,不随意评价他人,不轻易泄露心事,更不参与无谓的争论。
沉默时,我们能更清晰地观察世界;寡言中,反而藏着让人信服的力量。
图片
03
少思:停止内耗,活在当下
《金刚经》有云: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”很多人总在过度思虑中消耗自己:为早已过去的失误懊悔,为尚未发生的事情焦虑,为他人的一句话反复揣摩。心思太重,就像给心灵套上枷锁,让人步履维艰。
王阳明曾说:“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。”这“心中贼”,便是无休无止的杂念。少思,不是放弃思考,而是不被虚妄的念头裹挟。吃饭时好好吃饭,走路时好好走路,专注于眼前的事,珍惜当下的时光。
当我们停止内耗,心就会像平静的湖面,既能映照万物,又能保持澄澈。
04
多忧:杞人忧天,徒增痛苦
《论语·为政》中,孔子劝诫弟子: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”但过度忧虑,则成了负担。有人为年龄增长而忧,有人为财富多少而忧,有人为未知的明天而忧,这些忧虑如同乌云,遮住了生活的阳光。
其实,很多忧虑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,与其在焦虑中虚度光阴,不如脚踏实地做好眼前事。古人云:“船到桥头自然直。”少一分忧虑,多一分行动,生活自会给你答案。
图片
05
多悲:沉溺负面,困住自己
生活总有不如意,若一味沉溺悲伤,就会被负面情绪困住。就像有的人因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,因一段失去而终生痛苦,让悲伤成了生活的主旋律。
苏轼一生屡遭贬谪,却始终能从逆境中找到乐趣,写下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千古名句。他告诉我们,悲伤是暂时的,若能学会放下,就能在风雨中活出洒脱。多一分豁达,少一分悲伤,你会发现,生活处处有风景。
06
多恶:心生戾气,祸自找上门
《道德经》有言: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”心中若充满恶意,对他人刻薄,对世界不满,久而久之,戾气就会引来祸端。就像有的人总爱嫉妒他人、怨恨社会,最终在负面情绪中迷失自己,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。
相反,心怀善意的人,总能收获温暖。少一分恶意,多一分宽容;少一分怨恨,多一分感恩。当心中充满阳光,祸自然会远离,福也会悄悄降临。
07
写在最后
少管,少言,少思,就是福;多忧,多悲,多恶,就是祸。
少管他人闲事,少言是非之语,少思虚妄之事,这“三少”是福的源泉;
远离过度忧虑,放下沉溺悲伤,断除心中恶念,这“三多”是祸的根源。
愿我们都能守住本心,在简单中收获幸福,在豁达中遇见美好。
请点亮【在看】让生命充满能量图片
编撰整理 | 释放能量 (ID: SFNL88 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热点资讯
- 守心三少,避祸三多:人生自在的活法
- 一番赏假面骑士Gavv商品一览公开, 主角团服装实物展示公开
- 英国政府严打非法务工产业链
- 一首《财》,只有4句话,说尽名利与人心,教你看透金钱与人生
- 特稿丨人文交流拉紧中俄人民相知相亲纽带
- 5月6日沪金期货收盘上涨1.39%,报794.8元
- 学校不教的, 面试接收offer的小技巧
- 《雁回时》惹争议, 温峥嵘回应: 无需道歉, 我卖羊肉串也是最棒的
- 当当NBA总裁一天会改变什么规则?利拉德:罚款制度
- 马刺队记:某一笔交易已接近完成,大家可以准备啤酒来看马刺比赛了